近日,中国光学学会、中国激光杂志社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联合发布《2025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(详版)》,从政策、区域、技术、产品、市场及企业等多维度,系统梳理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态势,为行业提供了客观的数据分析与趋势参考。
一、全球与中国市场:规模分化,激光切割细分领域首现下滑
报告数据显示,2024年全球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收入达218亿美元,而中国激光设备市场规模为897亿元,同比下降1.4%,但仍占全球总规模的56.6%,占据全球主要市场地位。其中,激光切割成套设备市场受到房地产下行的连锁影响。作为该设备的重要应用领域,工程机械、钢结构等行业需求减弱,导致其设备采购量同比下降约15%-20%,带动该领域销售收入首次出现下滑:2024年市场规模为304.3亿元,同比下滑5.1%;2025年该领域市场规模预计达296亿元,同比下降2.7%。 尽管短期承压,激光切割设备仍是机床领域发展较快的板块之一,且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,反映出其长期产业价值尚未改变。
二、竞争格局:头部集中度超50%,中小企业生存承压
从竞争层面看,中国激光切割设备行业正面临产品同质化、中低端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。多数企业集中于通用型设备领域,技术路线趋同导致市场竞争压力持续加大——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实现成本优化,进一步挤压中小企业生存空间,行业分化态势明显。 细分市场呈现差异化特征:精密激光切割设备虽起步较晚、整体规模不及钣金激光切割设备,但增长潜力显著;钣金激光切割设备市场则呈现清晰的两极分化趋势。从整体竞争格局看,2024年激光切割设备行业前十强企业合计市场份额已超过50%,头部集中度进一步提升。
三、中国激光产业新态势:区域联动与重点突破
2024年,中国激光产业呈现出“区域联动、重点突破”的态势。不同区域以差异化路径推动产业升级:在华南区域,广东出台产业集群行动计划,以政策推动激光与增材制造发展;华中区域,湖南聚焦特种装备激光增材制造,湖北将多尺度激光制造列为数字制造的突破方向;华东区域,济南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激光产业大会,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。与此同时,该区域部分企业也在通过技术和产能布局应对竞争格局的变化。以邦德激光为例,其在核心部件研发和产能建设方面持续投入,并构建“南北双擎”体系,通过济南与深圳双基地协同,提升规模化与市场响应能力。
整体来看,中国激光产业正在经历从“规模扩张”到“质量提升”的转变。未来,区域政策引导与资源共享仍将发挥重要作用,而企业则需要在核心技术突破与高附加值领域寻找增长空间。
四、产业展望:突破低端内卷,向高附加值与全球化转型
报告指出,2024年中国激光产业已进入深度调整阶段。传统工业市场需求收缩加剧行业竞争,尽管消费电子等部分领域出现回暖迹象,且企业出海步伐有所加快,但短期内仍难以扭转整体下行趋势,最直接的表现是2024年激光企业新增数量同比下降47.24%,行业洗牌速度明显加快。 对于未来发展,报告认为,中国激光企业需跳出低端内卷,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,通过技术深耕强化核心能力,同时借助全球化运营拓展市场空间,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,推动产业逐步迈向新一轮增长周期。
免责声明:文章转载自网络,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之用,侵删